队伍编辑的核心在于理解角色定位与属性协同。首先需要明确每个角色的职业类型,包括进攻型、装甲型、辅助型和增幅型,不同职业在队伍中承担的功能截然不同。进攻型角色负责主力输出,装甲型提供破甲和减抗效果,辅助型侧重治疗与增益,增幅型则兼具辅助与输出能力。合理搭配这些职业是构建高效队伍的基础,同时要注意角色属性的一致性,例如全火队或全雷队的纯属性阵容能触发额外加成效果。
队伍预设功能位于作战准备界面的右上角,最多可编辑六个预设队伍。进入任意关卡的作战准备界面后,点击队伍预设即可调整成员配置。需队伍中第二个构造体默认为队长,会作为初始登场角色,这个位置通常安排核心输出或关键功能型角色。编辑完成后通过选择按钮快速调用预设队伍,这种设计能大幅提升多场景切换效率,特别是在应对不同属性要求的副本时。
角色间的技能联动是进阶搭配的重点。部分构造体的QTE技能需要特定颜色信号球触发,因此在编队时要考虑球色分配与出场顺序。例如装甲型角色通常放置在红球位,辅助型放在蓝球位,而主C输出角色则安排在黄球位,这种布局能确保核心技能的高效释放。部分角色的专属意识套装会强化团队效果,如达芬奇四件套能提升换人后的输出效率,这类装备需要优先配置给辅助角色。
最后需要根据实战环境动态调整队伍结构。高难度副本往往需要兼顾生存与输出,这时双辅助或双装甲的保守组合可能比纯输出阵容更稳定。而速通玩法则需要极限化主C的输出能力,通过精确计算技能循环时间来压缩战斗时长。养成过程中要注意保留不同属性的次级角色,以便在特定关卡中作为替补成员使用。定期优化队伍配置并测试实际战斗表现,才能持续保持竞争优势。
队伍编辑的深度优化离不开对角色机制和副本机制的持续研究。通过观察战斗参数显示和支援玩法开关等细节功能,可以进一步微调队伍表现。这种系统性搭配思维是提升整体战力的关键,而非单纯依赖单个角色的强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