舰队编排是无尽的拉格朗日中决定战斗胜负的核心环节,合理的舰队配置需要兼顾指挥值分配、舰船定位、移动速度以及战术目标等多重因素。一支舰队最多可容纳300指挥值的舰船,升级基地相关建筑后可提升至400,这是舰队规模的上限。舰船在阵型中的位置分为前排、中排和后排,系统会根据舰船蓝图中的定位自动排列,敌方会优先攻击前排目标。因此前排需要配置高防御或高闪避的舰船,例如奇美拉巡洋舰或艾奥级护卫舰,中后排则应以输出型舰船为主,如卡利斯托鱼雷舰或红宝石离子炮舰。
移动速度是舰队编排中容易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属性,它决定了战术执行的灵活性。舰队的整体移动速度由编队中最慢的舰船决定,因此高速舰队应避免混编战列巡洋舰等龟速单位。对于需要快速机动的任务,例如突袭敌方采矿平台或前哨站,建议单独编组由护卫舰和驱逐舰组成的纯高速舰队,移速需保持在800以上。主力接战舰队则不必过分追求速度,但需注意增援指令的运用——通过增援加入的舰船会以更快速度抵达战场,这是平衡主力舰队机动性的有效手段。
舰船功能差异化配置是高级战术的基础。常规情况下建议编组两支功能互补的舰队:主力接战队和纯输出队。主力队以前排抗伤舰为核心,搭配中后排均衡火力的巡洋舰,指挥值分配比例建议为前排160、中排160、剩余80用于防空或特殊功能舰。输出队则完全放弃防御属性,集中配置艾奥级、斗牛级等高攻低防单位,通过包夹战术实现火力最大化。需注意两支舰队的接战顺序规则——首支接触敌方的舰队会承受全部伤害,因此输出队必须确保在主力队接战后进场。
工程船与战斗船的指挥值需分开计算,这是资源管理的首要原则。采矿效率取决于工程船的等级与技能强化,中级工程船X10的采集效率远超初级型号,技术值应优先投入采集加速与仓储强化模块。战斗舰船的强化则需遵循前排护甲、后排输出的基本逻辑,但要注意不同武器系统的攻击序列差异,例如防空火力对舰载机的克制关系。蓝图研究中获得的子型号舰船往往具有特殊定位,需要根据其特性重新评估编队价值。
封锁指令适合用于NPC据点周边区域,能自动攻击过往舰队获取经验;集结指令则用于大规模会战时的兵力整合。当舰队中低速单位过多时,可通过拆分为多个专项舰队来提升战术灵活性。维修船在后期战斗中效果有限,与其占用指挥值编入舰队,不如替换为输出单位缩短战斗时长。对于攻城类任务,诺玛M470等专用舰船必须单独编组以确保拆毁效率。
最终的舰队编排方案不存在绝对标准,需要根据实际获取的蓝图和技术值分布进行优化。持续观察战报中的伤害构成与舰船存活率,逐步调整各位置舰船类型与数量配比,是提升编队质量的核心方法。记住所有理论配置都需要通过实战检验,星系环境、敌对势力特征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战术效果。